中式面点的制作技巧

作者:张小厨

发布时间:

更新时间:

中式面点制作的基础:和面与发酵技巧

和面是中式面点制作的第一步,也是决定成品口感的关键环节。传统中式面点主要使用中筋面粉,蛋白质含量在9%-12%之间,这种面粉既能保证面团的韧性,又不会过于筋道。和面时,水温的控制至关重要:夏季建议使用凉水(20-25℃),冬季使用温水(30-35℃),这样有利于酵母的活性发挥。水的用量一般为面粉重量的50%-55%,具体可根据面粉吸水性微调。 发酵是面点制作的灵魂环节。传统老面发酵法能赋予面点独特的风味,但耗时较长;现代家庭更常使用干酵母,发酵时间约1-2小时。判断发酵是否完成的标准是:面团体积膨胀至原来的2倍大,手指插入后面孔不回缩。需要注意的是,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8-32℃,湿度过低时可覆盖湿布保湿。过度发酵会导致面团酸味过重,而发酵不足则会影响面点的蓬松度。

经典包子制作全解析:从馅料到蒸制

包子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式面点之一,其制作过程融合了多项关键技巧。馅料制作方面,肉馅建议选择肥瘦相间的猪肉(肥瘦比例3:7),加入姜末、葱花、生抽、老抽、料酒等调味料,顺时针搅拌至肉馅上劲。素馅包子则要注意蔬菜的脱水处理,如白菜馅需先用盐腌制后挤干水分。 包子皮擀制时,中间厚边缘薄是关键,这样包馅时底部不易破,收口处也不会过厚。包制手法:左手托皮,右手捏褶,从一端开始均匀捏出18-24个褶子,最后收口捏紧。蒸制时需注意:冷水上锅,中火蒸15-20分钟(根据包子大小调整),关火后焖3-5分钟再开盖,避免包子遇冷回缩。刚蒸好的包子皮白暄软,馅料鲜香多汁,是家庭早餐的绝佳选择。

饺子制作技巧:和面、擀皮到煮制要点

饺子皮的和面技巧与包子有所不同,需要更硬一些的面团(水面比例约2:5),这样擀出的饺子皮才够劲道。揉面时要做到'三光':面光、手光、盆光。醒面30分钟后,将面团搓成长条,切成小剂子,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皮。 饺子馅的调制讲究'打水',即分次加入清水或高汤,顺时针搅拌至肉馅吸收所有水分,这样煮出的饺子才会鲜嫩多汁。素馅饺子可加入炒熟的鸡蛋碎增加香味。包饺子时,放入适量馅料(不宜过满),对折后从中间向两边捏合,确保封口严密。煮饺子时要'三点水',即水开后下饺子,再次沸腾后加入凉水,重复三次,这样煮出的饺子皮韧馅嫩,不会破皮。

馒头与花卷的制作秘诀

馒头看似简单,实则考验制作者对面团处理的功底。制作馒头时,面团要揉得更加充分,直到表面光滑如丝绸。二次醒发尤为重要:整形后的馒头坯要放在蒸屉上醒发20-30分钟,待其体积明显增大后再开火蒸制。蒸馒头建议使用竹制蒸笼,能更好地吸收多余水分,使馒头表皮更光滑。 花卷则在馒头的基础上增加了造型技巧。基础花卷做法:将擀开的面片刷油,撒上葱花、椒盐等调料,卷起后切成小段,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即成。更复杂的盘丝花卷需要将面条搓细后盘绕成型。无论是馒头还是花卷,蒸制时间都要根据大小调整,一般中小火蒸12-15分钟即可。刚蒸好的面点要立即取出,避免水汽浸泡影响口感。

地方特色面点:小笼包与烧麦的制作差异

小笼包作为上海特色面点,其独特之处在于皮薄馅大、汤汁丰富。制作小笼包需要用到'死面'(不发酵的面团),面团要擀得极薄,约1-1.5毫米厚度。馅料中必须加入肉皮冻,蒸制时肉皮冻融化形成鲜美汤汁。包制时收口要留小孔,便于蒸汽流通。蒸制时间较短,通常8-10分钟即可,过度蒸制会导致皮破汤漏。 烧麦则以开口造型为特色,多用烫面制作(开水烫面),这样面皮更透明且有韧性。烧麦馅料多样,常见的有糯米烧麦、鲜肉烧麦等。包制时用虎口收拢面皮,留出馅料顶部,形成花朵状。蒸制时间约10-12分钟。这两种面点虽然造型各异,但都体现了中式面点'形味兼备'的特点,是宴客时的精致选择。